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
|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
“1789年的世界处在一个时代的边缘,在这个时代里思想通过行动、战争和社会骚动而政治化。在革命后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会理解思想的激进力量。”这里的“思想”是指
| A.人文主义思想 | B.启蒙思想 |
| C.自由主义思想 | D.马克思主义思想 |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
|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 B.启蒙运动 |
| C.代议制的确立 | D.工业革命 |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
| 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
| 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 |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
|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