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推测出的结论有
A.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
亮氨酸的R基为-C4H9,缬氨酸的R基为-C3H7,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的原子比例为()
A.11:24 B.9:18 C.11:22 D.10:22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拉玛克里斯南、美国科学家斯泰茨、以色列科学家约纳什因,以表彰他们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
B.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
C.核糖体是细胞内水和ATP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关于下边曲线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曲线1表示酵母菌C02释放量随02浓度的变化,则a点是无氧呼吸消失点 |
B.曲线2可以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 |
C.pH由10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如曲线2 |
D.曲线3可表示人进食后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B.大肠杆菌与玉米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叶绿体的有无 |
C.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相应作用后,能继续发挥作用的只有抗体 |
D.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
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