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脱有衅,吾当坐 衅:祸患 |
| B.事闻,朝廷嘉之 嘉:赞许 |
| C.勒其还趋直沽 勒:命令 |
|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 脱:脱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①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②悉去之,抚以恩意 |
| B.①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②完所漕而还 |
| C.①比待命,民且死②子孙贫且行乞 |
| D.①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 (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 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
|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
|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
|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
断句和翻译。 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克 敬 曰 匹 夫 妄 献 米 徼 名 爵 以 荣 一 身 今 身 死 家 破 又 已 夺 其 爵 不 可 使 一 郡 之 人 均 受 其 害 国 用 宁 乏 此 耶 具 论 免 之 翻译。(6分)
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
②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
文言文阅读,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句。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①以陇右形胜2为百姓所怀3诘旦4吏民有戴帽者
5咸慕信而侧帽焉6坐7居无几8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
| B.稍用其说稍:稍微 |
| C.若不可绳以法度绳:约束 |
|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顾不合于时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B.而人之从其游者民为贵,社稷次之 |
| C.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D.母老乃择禄邪拜送书于庭,臣乃敢上璧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 A.③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3)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文言文阅读: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聩:耳聋。 |
|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祥:详细。 |
|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踵:跟随。 |
|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屏:停止。 |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⑥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
|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
|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 |
|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2)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10处)
夫 盗 亦 人 也 冠 屦 焉 衣 服 焉 其 所 以 异 者 退 逊 之 心 正 廉 之 节不 常 其 性 耳 视 玉 帛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牵 于 寒 饿 视 家 国 而 取 之 者 则 曰 救 彼 涂 炭
(选自《罗隐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
| B.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
| C.力疾游黄山而后返疾:快速 |
| D.尝就瓶庵平曲直平:评判 |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B.抗疏,既危而免侣鱼虾而友麋鹿 |
| C.父尝刲股以疗亲痛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 D.禹存其字也则或咎其欲出者 |
三、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
⑵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