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控实权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宪政制度确立 |
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B.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贵阳人口从12万猛增至35万,商号8年间增加2.82倍,资本扩大115.9倍。1941年7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贵阳由县升格为市。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A.贵阳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 |
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
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
D.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和发展经济的态度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
C.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
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