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为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汉初实行分封导致七国之乱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
|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
在1949 - 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
|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
| 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
|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 |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 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
|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 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
康拉德·阿登纳(如图):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初步走向联合的动因之一是
| A.联合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 |
| B.在两极格局中寻求欧洲的生存和发展 |
| C.加强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 |
| D.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
“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肆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以上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言论共同体现了
| 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担忧 |
| B.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 |
| C.世界大战背景下对民主制度的绝望 |
| D.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自由市场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