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C.官员的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史料记载:明代的南京“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给予贸易”,北京是“九门一闭,则煤米不通,一日无煤米,则烟火即绝”。这反映了当时()

A.出现了全国性的工商业城市
B.商业生产更关注市场需求
C.居民生活倚重商业发展
D.农村和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D.地方实权的扩大

研究民俗的学者都注意到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十分繁复精细,如男性长辈称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等;女性长辈称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等。这种不厌其烦的称谓方式,实际上反映了()

A.“家国一体”观念的影响
B.“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他心理
C.尊崇血缘亲疏宗族观念的影响
D.尊卑贵贱等级观念的思想盛行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
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