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伊尼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 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
C.梭伦改革目的是维护平民利益 |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
查士丁尼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强调一切国家应受法律和习惯统治 | B.国际法应适用于所有国家 |
C.强调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 D.以民族法律解决民事纠纷 |
“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并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材料中的“他”是:()
A.梭伦 | B.克里斯梯尼 |
C.伯利克里 | D.苏格拉底 |
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主权国家 |
B.奉行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原则 |
C.城邦自治权利多属于各邦居民 |
D.大小邦之间保持严格隶属关系 |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
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 |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
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
A.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
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
C.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
D.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