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 A.《民报》、《时务报》 | B.《民报》、《天演论》 |
| C.《天演论》、《时务报》 | D.《海国图志》、《天演论》 |
(2015年广东卷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
|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 A.《民报》、《时务报》 | B.《民报》、《天演论》 |
| C.《天演论》、《时务报》 | D.《海国图志》、《天演论》 |
(2015年海南卷历史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
|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