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族主义是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情感。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民族国家逐渐建立与发展,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工业革命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由此形成了国民经济,国内经济联系紧密,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凸显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霍布斯鲍姆说:“经济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显然是依国家的疆界而定。尤其是19世纪,经济基本上是以国家为单位所进行的国际贸易,而非以国际大都会为单位的世界模式。”
大机器生产以其巨大的力量摧毁了农业社会的乡村、行会等等各种共同体,人口自由流动,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已经习惯了的共同体环境,感到无助和恐惧,选择了民族共同体作为新的寄托。
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人口越来越集中在城市中,生活方式趋于同质化,人们相互之间的差异减少,便于民族主义传播和彼此相互认同。
铁路等新的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了在欧洲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加深了人们对自身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区别认识。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播手段兴起,教育逐渐普及,便利了民族主义的传播。此外,统治者也利用民族主义,进行社会整合,加强人们对政权的认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投入到激烈国际竞争中。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形态远比西欧完备。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民族的概念。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决定了自身民族主义的特点。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三“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要想动员一种强大的大陆性天佑民族主义并不难。每当美国士兵在执行联合国任务牺牲或被俘时,每当总统为美国军事力量介入的对外政策而痛苦时,每当贸易谈判威胁要支持美国的对手时,一种独特的美国使命感就会在背后出现,使美国人感到实现民主和自由是他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问题: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民族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什么特点?
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民族主义”发源地的西欧战后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⑷依据材料四揭示美国式的民族主义本质,列举其在战后的表现。(4分)
⑸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如何理性地对待民族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则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岳麓版教材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困难”最先开始的领域和在这一领域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的具体办法并概括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的因素。

(15分)阅读史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但两国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体制(或制度)?(8分)
(2)图2和图3中的人物都主持了苏联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有哪些? (4分)
(3)从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3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面派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 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