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
|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
|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下列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图1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图2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图3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 A.经营方式的改变 |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
| C.农民利益的保护 | D.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
|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
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 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以上言论中,可以看出黄宗羲
①认为末业指不切民用的行业②反对重农抑商
③主张工商皆本④反对以农为本
| A.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