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世宗践阼,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兖州,流入畿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
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逮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父艰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民旁皇,莫有固志旁皇:通“彷徨”,犹疑不决 |
B.教习竣,拟授给事中竣:完成,完毕 |
C.廷臣交荐,起故官交:交替,更替 |
D.事遂寝寝:停止,平息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的一组是
①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
②敬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
⑤秦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
⑥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出任江西佥事两年后上疏称病,不待复命便立即返乡,被巡按官员弹劾,后经自陈实情,又因吏部求情才得免罪获释。 |
B.汪应轸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情、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
C.汪应轸为奉养亲老,请求调任南京,但与张璁、桂萼商议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事意见不合,立即上疏奏请世宗皇帝尊崇礼经与正统,以便安稳民心。 |
D.汪应轸曾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南巡,却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继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阅 江 楼 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存神穆清①,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②,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阝厄 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宽袖的衣服)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铭刻于碑石)。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A.遂锡嘉名为“阅江”云锡:通“赐”,赐予 |
B.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幸:幸运 |
C.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柔:安抚 |
D.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罔:没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悠然而动遐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金陵为帝王之州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见江汉之朝宗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其孰能讥之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语庄重典雅,委婉含蓄,颇具分寸,虽为应制之作,却不作一味的逢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颇具特色。 |
B.文章第一段由叙述金陵的山川王气,引出对当今皇帝的歌颂。第二段写阅江楼的兴建和皇上登楼的所见所思。第三段由上文的所见所思,引起对历史陈迹的回顾。 |
C.全文结构严谨,转接自如,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景、抒情,描绘并歌颂了阅江楼所处地势的雄伟壮丽。 |
D.文章善用对比,如通过六朝至南唐与明朝的对比,阅江楼与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的对比,赞颂皇上的伟大功业,暗含讽谏之意。 |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译文:。
(2)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
译文:。
(3)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么启发?
答: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答司马谏议书【注】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
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体恤
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只是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愚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今具道所以 | B.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
C.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①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忧,(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②,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三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思贞入朝廷。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③。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譖,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合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②上变:向朝廷密告叛乱事件。③将作大匠:官名,主管宫室、宗庙等土木营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后官吏莫能制制:禁止 | B.时武三思擅权擅:独揽 |
C.承嘉希三思旨希:盼望 | D.思贞常节减之节:限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身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膂力绝群。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稍迁建平大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大守。
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及彦为顺阳内史,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从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c“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连其太守,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恩威宣著,南州宁靖。
(选自《晋书.吾彦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众攻之不能克 克:攻下,战胜 | B.给吴大司马陆抗 给:供事,服役 |
C.清身率下,威邢严肃 率:带领 | D.重饷陆机兄弟 饷:馈赠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 造船于蜀,彦觉之 |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得复见将军于此 |
C.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 |
D.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吾彦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王濬)造船于蜀,彦觉之 ②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③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 ④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⑤重饷陆机兄弟 ⑥恩威宣著,南州宁靖
A.①②④⑥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⑤⑥ | D.①②③⑥ |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寒微,陆抗为了提拔他,便秘密地指示他在众将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敢。 |
B.晋兵伐吴,沿江诸城或克或降,唯吾彦坚守,晋兵攻之不克,退舍礼之,吾彦乃降。 |
C.吾彦为顺阳内史,清身串.下,威刑严肃,顺阳王畏惧,诬之以罪,冀其去职。 |
D.陆机、陆云是陆抗的儿子,因为吾彦回答皇帝问话时说“道德名望,抗不及喜”,他们便认为吾彦忘恩负义,毁之不已。 |
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3分)
译文:
(2)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