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天内某时间段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B点与乙、丙图中的 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相同,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 ; (2分)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G点将向 方移动。
(2)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___ _ 。(填较多、较少或不变)
(3)甲图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 。
(4)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不再增加,图中限制E点的外界因素是 。
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a是实验(填“Ⅰ”或“Ⅱ”)的结果。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及___________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此实验应选何种试剂?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
25 |
43 |
67 |
83 |
65 |
22 |
2 |
0 |
0 |
极端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
15 |
25 |
48 |
76 |
92 |
100 |
98 |
82 |
65 |
主动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按照生命所需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
(4)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①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
②乙组和甲组结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乙所示为运输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C代表。
(2)在a~e 5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代表主动运输的是,它们可用图乙表示的是。
(3)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a~e中的;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e中的。
(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某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同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l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3)如果本水域污染严重,造成各种生物的大量死亡,该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研究该杀虫剂对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染毒:选择25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每只每天0.lkg)喂养,连续染毒15d。
步骤二:取血:在染毒第20d采集小鼠血液。
步骤三:红细胞、白细胞密度统计:吸取20uL血液,经适当稀释、充分混匀后,静置
15min,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如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红细胞密度统计,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浮液,向计数室中滴2滴悬浮液一加盖玻片一静置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上述实验操作统计的数据与正确操作时统计的数据相比________(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