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你是陕西省府谷中学高一学生李华。你最近得知你的好朋友Mary在学习汉语方面有困难,请根据写作要点用英语给她写一份信,就学好汉语提出一些建议。
写作要点:
1. 了解情况;
2. 具体建议(不少于两个);
注意:
1. 短文词数不少于100;
2. 开头部分结尾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 不能使用真实姓名。
Dear Mary,
Yours
Li Hua
假如你是李晓华,住在江城。你的加拿大笔友Bob来信谈到了他所居住的城市,并希望了解你家乡江城的情况。请你用英语写一封回信。回信须包括下表中的内容。
自然情况 |
①位于长江边、风景优美、适合居住 |
成.就 |
②经济发展迅速 ③新建了不少工厂、住房、道路等。 |
存在问题 |
④水、空气污染 ⑤交通拥挤 |
对江城发展的看法 |
⑥(内容由考生自己拟定) |
注意:1.回信中不能使用“江城”以外的地名。
2.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与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词数。
参考词汇:经济economy n.
Dear Bob,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write me and let me know about your beautiful city. Now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hometown Jiangche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表达(满分35分)
你的英国朋友正在做一个课题:世界各地的生日庆祝方式。他请你介绍中国学生过生日的方式。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
一、通常方式
1. 生日聚会
2. 生日礼物
3. 生日祝福
二、我认为更有意义的庆祝方式和理由
近年微博(microblog)在中国越来越流行,2011年也被有关媒体称为“微博元年”。假设你是校报记者,请根据下列提示为校报写一篇介绍微博的英语短文。
1. 非常方便,人们可以随时利用微博来表达心声,交流想法。
2.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3. 与朋友分享心情,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
4. 也有潜在的危险,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或其他重要信息。
5. 综上所述,使用微博要谨慎。
【写作要求】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第一句已经给出,但不计入总句数)
提示词:隐私privacy
Microblog has become part of our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高中阶段学习比较紧张,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下表显示了两位同学不同的学习方法,请简述并发表你的观点。 字数在100---120之间。文章开头已经给出。
学习方法 |
李华 |
王海 |
你的观点 |
白天 |
上课专心听讲,尽可能经常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 |
上课打瞌睡,漏掉了许多要点。 |
|
晚上 |
花较少时间完成作业,早点休息,上课经常保持旺盛的精力 |
花较多的时间完成作业,熬夜学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
文章开头:
Li Hua and Wang Hai are two students of Senior high school.Both of them work hard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作为一名中学生,假设名叫李涛,你对部分同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video game)的现象很着急,在此你向一家英文报社编辑部写一封信,阐述了玩电子游戏的害处及你的建议。
(词数要求100-110)
Dear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