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目前 ,中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多晶硅产量世界第一,但中国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九成以上的产品依赖欧美市场。2012年9月以来,欧盟与美国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等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危机四伏。
2008年前,欧盟的光伏年新增装机量快速增加。作为光伏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供不应求,形成1 000%的暴利,中国短期内涌现出43家多晶硅企业。但不久多晶硅出现价格暴跌,中国光伏业出现危机,30多家企业建成不到一年就被迫停产。
目前,我国部分光伏企业已采取措施积极自救,如中国保利协鑫集团以硅烷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的中试项目已产出高纯度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新技术较目前全球通行的改良西门子法节省超过50%的成本;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2012年增资了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这样可以直接面对终端,提高营利能力。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光伏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国保利协鑫集团和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的做法好在何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诚信经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回顾历史,儒家文化在汉代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一路走来,吸收了佛教和中亚一些其他宗教的因素,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宋代出现的理学,订下了一套相当固定的规格,再加上儒家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的影响以及皇权的庇护,彼此结合为互相依靠的共同体,儒家文化逐渐走向僵化。明代晚期,阳明之学兴起,要回到个人自己的心性,争回个人的自主权。但是,清代的考证之学,又将义理的探讨搁在一边,儒学最终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华传统文化进入了新的复兴时期。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摧毁了皇帝制度,否定了君主立宪,初步建立起三权分立、国会、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等近代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和程序。但这些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很快夭折。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比较、选择,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无数先驱为之奋斗的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
(2)试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中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材料三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园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

材料: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它的诸多优点为我们所公认: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待此次事故的正确的态度是以之为鉴,定期做好核电站的维护和检查,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
材料中国一直致力于救灾的国际合作。《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能力建设,在重大灾害中相互援助。日本地震中,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加强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因。

日本地震“冲击波”影响了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云集北京的中外学者向日本遇难者致哀的同时,也对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冲击波”各抒己见。
观点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从短期看,地震会令日本经济放缓甚至重新出现负增长;从中期看,抗震救灾会增加需求,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地震加剧了日本的财政负担。这对负债水平已经很高的日本来说,是不利的。
观点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迈克尔·博斯金认为,一、两个季度内,日本经济可能是负增长。但随着重建的开始,它又会回到正增长,就像美国当年受飓风影响一样。
观点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罗比尼表示,日本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比如汽车、半导体、钢铁,日本公司关闭后,将对这些产业的上游、下游产生较大冲击。
观点四:道达尔集团董事长马哲睿指出,日本的核辐射事件,可能会使核电产业的发展延迟好几年。这会令全球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
(1)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观点一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日本地震带来的“经济冲击波”为什么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一: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方面看,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材料二: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政府履行好责任,胡主席提出4点建议: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四点建议是从制度入手,是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办法。
材料三:包容性增长要推进社会制度建设。2010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自2007年12月第一次审议,到今天刚刚通过,差不多审议了3年的时间,共审议了4次。一般的法律案审议3次,这部法律案审议了三年四次,可以看出社会对这部法的关注,而且也可以看出来,这部法涉及的问题非常重大,涉及的制度特别复杂。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一些亮点,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第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第一次审议的时候,应该说法律草案规定的覆盖面还是有限的,这三年的过程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公民、企业和政府社会保险意识提高和增强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履行好责任践行包容性增长对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三年四次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一些亮点,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是如何体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