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
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
|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
|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
|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环球航行的探索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22 |
14.8 |
8.4 |
7.1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实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渐趋尖锐,主要集中在
| A.北欧和东亚 | B.印度与中国 |
| C.北美和印度 | D.非洲和美洲 |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发展
②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了解体
⑤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③④ | D.①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