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并就此作简要评价。(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意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了设计了如下的试题来重温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请认真完成本题
你是一名记者,在1919年大学毕业后,写下了第一篇的报道,题目为《__________⑴__》,随后你为当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⑵______作了一个专访,并在一本名为《_______⑶__》的杂志上发表。从此你信仰了共产主义。1921年7月,你有幸列席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你又参加了二大,并在会议上帮助起草了__________⑷__纲领。1923年你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主张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1924年国共实现合作,合作的标志是_⑸___;为此你进入了建立在广州的_____⑹_________学习,毕业后你成为了一名军官。为了消灭________⑺___,你参加了北伐,作战十分英勇。可惜在1927年的反革命政变中你遭到国民党的追捕,随后你领导了_______⑻__起义,不久你转移到了农村,并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可惜当时党内左倾错误严重,直到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了__⑼___,这时你才被任命为了团长,你率领先头部队进入了贵州,安排了中共中央召开了___⑽____会议,从此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之后你到了陕北并开始着手抗日。1937年__⑾___事变爆发,你领导的八路军开辟了____⑿战场;1941年,你亲自指挥了____⒀__以增强人民抗日的信心,在困难的时期你在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年抗战胜利后,你陪同了毛泽东飞赴___⒁_进行谈判,从而表明了中共和平的立场,但国民党还是挑起了内战,你率军进入东北,和林彪配合发动了___⒂___战役。1949年你参加了七届二中全会,并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从__⒃_转移到__⒄_,1949年10月1日,你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一同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除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