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曾把中国古代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他的划分依据是( )
A.五大社会形态理论 | B.社会组织形式 | C.社会经济形态 | D.社会意识形态 |
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A.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 B.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
C.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 | D.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