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
|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 |
| C.19世纪末的美国 | D.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 |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不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 )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珍妮纺纱机 | C.发电机 | D.电子计算机 |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
|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