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C.代表的阶级利益 D.最终失败的原因

下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高考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