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
C.买田髓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句话可能出自
A.《墨子》 | B.《论语》 | C.《老子》 | D.《韩非子》 |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
C.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 D.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
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A.统治阶级的利益 |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