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2009—2012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0%、37.30%、51.60%。
(注: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的消费率分别为87.7%、80.7%、78.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7%左右,而我国消费率仅为49.6%。)
材料二 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国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亿元。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仅占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10%左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
(12分)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车改的四大任务是: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督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
(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提问:
材料一: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好的广告语可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中国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联想电脑的“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而有些广告词,却值得我们推敲,如央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红金龙(香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材料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这些值得推敲的广告语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请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单位(万元)GDP能耗及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下降情况
指标 |
比上年下降(%) |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
4.8 |
吨粗铜综合能耗 |
3.76 |
吨钢综合能耗 |
1.65 |
单位烧碱综合能耗 |
2.33 |
吨水泥综合能耗 |
1.12 |
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
0.67 |
注:201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幅比2013年的3.7%扩大1.1个百分点,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降耗的最好成绩;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为79.6%。
(1)分析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2014年,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飞速成长,耗能相对较少的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高耗能行业增速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总体下降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W市2014年1至10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降低0.27%,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W市政府降低能耗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市政府制定了《W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方案(草案)》,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座谈会,分析典型案例,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和探讨问题,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严控“两高”行业扩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跟踪调查,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组织召开节能环保推广应用现场会,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3)根据材料三,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要求每个对应要点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左右。
内容 |
政治生活依据 |
W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耗 |
① |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发展。 |
② |
③ |
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公民素质。 |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会,交流信息,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
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
GDP增速(%) |
第三产业增值 占GDP比重(%) |
消费对GDP贡献率(%) |
科技进步 贡献率(%) |
2010年 |
10.3 |
43.24 |
50.9 |
50.9 |
2011年 |
9.3 |
43.0 |
51.6 |
51.00 |
2012年 |
7.7 |
44.7 |
51.8 |
52.20 |
2013年 |
7.7 |
46.1 |
50 |
51.70 |
2014年 |
7.4 |
46.8 |
54.4 |
52.30 |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