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下面关于这一政策的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B.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C.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D.与中国国情相吻合,使中国古代农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丞相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 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C.和珅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