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此后“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 |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皇权逐渐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淸。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不正确的是()
A.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 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
C.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 D.主张分权,实行众治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