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据此不能得出
A.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 | 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 D.中国近代经济立法得到发展 |
《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A.刀耕火种 | B.铁犁牛耕 | C.精耕细作 | D.男耕女织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A.由启蒙运动思想家创立 | 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
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
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
A.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
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 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