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模式 |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
①“冲击—反应”模式 |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
②“侵略—革命”模式 |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
③“早期启蒙”模式 |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 |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
“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人而不仁,如礼何 |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D.为政以德 |
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
A.“道”即万物 | B.“无为而治” | C.祸福相倚 | D.养“浩然正气” |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
C.“当仁不让与师”的学习态度 |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
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主要是指
A.原始社会 | B.夏商时期 | C.春秋战国时期 | D.隋唐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