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 模式 |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
| ①“冲击—反应”模式 |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
| ②“侵略—革命”模式 |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
| ③“早期启蒙”模式 |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 C. |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
| D. |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 | 民为根本 | C. | 天下为公 | D. | 民贵君轻 |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 B. |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
| C. |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 D. | 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 |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 B. |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
| C. |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 D. |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 |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 |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 C. |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 |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