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和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 B.不可能是事实 |
C.不能判断 | D.有可能是事实 |
下图所示是日本《朝日新闻》所发的一则号外。 作为历史资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A.明治维新 | B.甲午战争 |
C.日俄战争 | D.东京审判 |
细节是历史事件的重要构成,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下列有关二战的细节描述错误的是
A.进攻波兰——德军使用“闪电战”,利用空军优势夺取了战场的制空权 |
B.“海狮计划”——德军集中空军优势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但未能得逞 |
C.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国家,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
D.“霸王行动”——英军在德国防线背后着陆,苏军开始对柏林发动进攻 |
一战后某国际条约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该条约
A.真正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
B.使日本归还了中国的山东主权 |
C.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重大外交成果 |
D.使中国再次被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