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 |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
C.“共主”是指周王室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 |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墨子的“兼爱”思想 |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