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这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北宋初年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中书省 | B.中书门下、中书省 |
C.尚书省、中书省 | D.门下省 、中书省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