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8月中旬,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百姓生活,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赢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认识活动的目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的拉动下,国内钢材
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 2003年我国钢铁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为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20世纪中后期,在一些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工业区。如意大利的萨索洛,数百
家以瓷砖生产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1)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则。
(2)简述这类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经济常识,从下表所列的几个方面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战略或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方面
战略或措施
(范例)工业化发展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消费结构

对外开放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国家。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如下特点:①中国从最初出口农产品,逐渐过渡到出口服装、电子、电器产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逐步壮大。
②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外资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0家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与分支机构。
根据以上材料,简述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