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
二战初期,英法联军总司令命令:“必须静待敌人的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住敌人。”这一命令的实质是
A.实行消极防御 | B.保存实力 | C.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 D.消耗德国力量 |
德国进攻波兰之时,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位政治家发表这一言论时主要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之后可以利用德国进攻苏联 |
B.波兰的灭亡无损于英国的利益 |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
D.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
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
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 B.废除了旧体制 | C.“文明开化”政策 | D.进行军事改革 |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