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奥运三问”的梦想;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手擎国旗步入会场,美国媒体报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1956年奥运会,针对某些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第16届奥运会说“不”;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对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奥运三问”提出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②中国人从提出梦想到最终实现梦想,整整用了100年
③刘长春身着“上白下黑”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白山黑水”
④奥运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体育运动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
⑤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是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结果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⑤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 乔冠华 C.叶剑英 D.陈毅
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有()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社会制度 | B.两种经济制度 |
C.两种法律制度 | D.两种军事制度 |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 | B.科教兴国 | C.结束“文革” | D.包产到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