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2)材料二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材料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3)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美、德、日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市场问题的?简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中国在近代前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在14——18世纪也出现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它们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归纳这五次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思想主张。(3分)
(2)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近代中国维新思想也借助中国其他思想作为武器,回答这种“借助”的体现和根本原因。(2分)
(3)与欧洲比较,中国思想解放在背景和效果方面有哪些特点? (5分)
(4)你从上述近代史上中外思想解放潮流的分析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17世纪英国开始向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即由古代专制政体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变,欧美诸国紧随其后。两百年后,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历程。
(1)英国开始向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的时候,它最初尝试的是暴力解决方式,其典型事件是什么?暴力方式解决的结果如何?(2分)后来采取和平方式,其典型事件是什么?和平方式解决的结果如何?(2分)
(2)当英国用和平方式走向民主政治之后,接着美国、法国通过一次次革命实现政治转型。说明美国、法国是怎样实现政治转型的?(2分)
自1840—1911年,历经七十二年的变迁,中国从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向具有现代色彩的新式民族国家过渡。自19l 1年中华民国创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期间的变动加大。因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国内与国际矛盾的激烈冲突,演化为各种政治力量的新的组合和分裂。与现代观念散播的同时,新的经济势力和社会力量也急剧增长,而传统的政治、经济结构与观念文化绝不妥协地对新生事物的激烈反抗,使得中国的变革波谲云诡,一波三折。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近代政治制度转型带来了契机,分析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崭新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诞生了。请简析诞生的原因、简述诞生的经过。(8分)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极荒活民书》中写道,“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草耳。”正如下图所反映的1925年四川大灾荒时饥民场面一样。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福泽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对日本近代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其弱肉强食的“脱亚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将日本国民的精神“移向西洋的文明”,对日本来说,所谓的“唇齿相依,邻国相助”已无意义。只有“禽兽相斗相食”的生存对于日本这个岛国才有意义。为此,福泽要求日本必须加入“食者”行列,与“西洋的文明国”共觅“良饵”,成为“亚洲东陲一新的西洋国”及“支配东亚的‘大英’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那些内容?
(2)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