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四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内容
A
稀蛋清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10ml 3%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
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D
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实验变量乙

(1)A~D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颜色是_____________。B组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在D组实验的观察内容为“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结果预测_________,解释原因: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 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
材料
实 验 条 件
观察内容
A
A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等
线粒体
A2
8%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等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豆浆
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
蛋白质鉴定
C
马铃薯汁
0.1g/m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
还原糖鉴定
D
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1)A2组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实验观察内容肯定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实验用到显微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组和C组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法与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多潜能性,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为iPS细胞研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资料1:2007年,美日科学家利用病毒将“c-Myc”等4个基因植入人类皮肤细胞,发现皮肤细胞可转化为iPS细胞。
资料2: 2009年7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
(1)美日科学家所利用的病毒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工程中基因操作工具中的    。 iPS细胞与__________细胞的特性最相近。
(2)皮肤取出后一般用胰蛋白酶等物质处理将细胞分散,而不用胃蛋白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肤细胞经诱导可形成iPS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皮肤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人工合成激素Ry可能引起细胞癌变。下面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验,请完善相应内容。
材料用具:含皮肤干细胞的培养液、适宜浓度的激素Ry溶液、显微镜、__________等
实验步骤:
①将皮肤干细胞培养液平均分成2组,编号为A、B。
②B组培养液中添加少量___________,A组培养液不添加。
③将A、B两组干细胞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72小时。
④取样,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激素Ry能引起细胞癌变。

自然界中的两种微生物,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将培养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其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欧文氏菌和棒状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上述两种菌中一种,使其可直接利用D-葡萄糖生成2-二酮基-L-古龙酸,最好采用_________技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PCR技术可以对相关基因进行体外大量扩增。此过程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反应体系中应提供_______________,同时,通过控制条件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DNA存在的结构是__________(写图中的数字),具有双膜的结构是_________(写图中的数字)
(2)结构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观察结构④在细胞中的分布,该细胞适合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⑤是________,与完成其生理活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把该细胞置于浓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细胞的重量会_______________,于此变化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5)图示细胞一般能进行下列生命活动(填写编号,2分)

A.不增殖 B.能继续增殖
C.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D.出现染色体结构

L-赖氨酸是哺乳动物蛋白质分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氨基酸,由于谷物中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请回答以下关于L-赖氨酸的一组问题:
(1)L-赖氨酸在体内无法合成,所以L-赖氨酸是人体的____ __________
(2)已知L-赖氨酸分子的R基为-(CH2)4-NH2,则L-赖氨酸的结构简式为__ ___
(3)向泌乳期母牛的乳腺腺泡细胞内注射少量15N标记的L-赖氨酸,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了放射性15N在细胞内的核糖体(曲线a)和内质网(曲线b)中含量的大致变化曲线,导致曲线b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下图中用曲线c表示放射性物质在高尔基体内的含量变化。

(4)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较低,是因为合成赖氨酸过程中的两种关键的酶的活性受赖氨酸浓度的影响。如果将其中一种酶中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把另一种酶中第104位的天冬酰氨变成异亮氨酸,可以使玉米籽粒中游离赖氨酸含量提高2倍,此改造过程即为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