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盂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制内阁确立 | B.宪章运动展开 |
C.1832年议会改革 | D.两党政治确立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
“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先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
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
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