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以下各项中,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宣称“仁义”是最高的道 | B.推出“尊王攘夷”,强调“华夷之辨” |
| C.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克己复礼 | B.仁者爱人 | C.为政以德 | D.有教无类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了()
| A.儒家的“仁爱”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 C.道家的“无为”思想 | D.法家的“法治”思想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封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