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货币与国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XXX年11月3日,XXX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XXX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1)材料中XXX年和XXX政府分别应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人民币发行的简表


开始发行时间
发行的面值
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第一套
人民币

1948年12月
50000元、5000元、500元、50元、5元等 12种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套
人民币
1955年3月
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

第三套
人民币
1962年4月
10元、1元、1角等7种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四套
人民币
1987年4月
100元、50元、10元、1元、1角等9种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行。适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请参照材料二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为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编写简要说明。(答案写在表格中)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3)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黄金、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1.(20世纪)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美元重挫英镑。……
2.制度安排为美元扫清障碍。……
3.马歇尔计划为美元国际化加速。……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20世纪“美元重挫英镑”的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为美元扫清障碍的“制度”是什么?从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地位过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二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商鞅新法规定,全国划为41县,,各县设县令和县丞,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去徭役;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毛主席:“……神龙虽死秦犹在……百代犹行秦法政……”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否达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改革前的雅典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贵族把持国家权力,肆意剥削平民,迫使大量平民失去土地和人身自由,破产农民或被作为奴隶出卖以抵偿债款,或沦为贵族的被保护人和“六一汉” ……残酷的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债务……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