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
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材料说明
| A.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
| B.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
| C.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
| D.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
| B.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
|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