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
C.“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D.“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 |
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1916年,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