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一位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
|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 |
下面两张货币图,属于当前世界某一组织许多国家发行与流通的新货币,它的出现标志着
| A.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
| B.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
| C.欧洲已经实现了国家一体化 |
| D.美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
“此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
| 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
|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
| C.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 |
|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
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
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