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表。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
项 目 |
1920年 |
1936年 |
农产品 |
45.4% |
45.9% |
手工产品 |
32.2% |
25.5% |
机器制造品 |
12.9% |
20.5% |
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D.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 B.荀子 | C.韩非子 | D.墨子 |
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
B.农民失去氏族(贵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内外朝制 |
在中国来说,姓氏代表着派阀和血统,也是决定结婚与否的重要依据,所以非常受重视,
但古人的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更改的,如郑成功又被时人称为“国
姓爷”,他改姓的缘由是
A.因收复台湾被康熙赐封“国姓爷”称号 | B.为逃避清军迫害而改姓 |
C.因抗清支持明政权被明隆武帝赐姓朱 | D.因自建证券而改姓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
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戊戌变法期间 | B.民国初年 |
C.新中国成立初期 | D.改革开放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