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6~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请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生活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近代社会变革的?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实现的?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追求民主的认识?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
材料一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枚钻在向朝廷报告有关美国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米利坚“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
(1)材料一中将美国总统当成了什么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1861年的《大美联邦志略》,则称总统为“国君”:“军务大权,不分邦国,凡水陆之兵将,概归国君节制”、“行事之权,专于国君”。
——引自裨治文《大美联邦志略》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对美国总统的理解?
【民主】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Democracy(民主)被翻译为“众人的国统,众人的治理,多人乱管,小民弄权”
——引自麦都思主编《英汉字典》
材料四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思想界逐渐不再沿袭以往字典中惯用的“乱管”、“弄权”的字眼来解释民主,商务印书馆在1902年出版的《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对Democracy(民主)的解释,解释为“百姓操权”。
(3)上面这两则材料中对民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不准买卖。
——节选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和《魏书•食货志》
自此便出现了如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述“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该土地制度推行的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三电影《活着》,主人公福贵因好赌将地产和房产输给了狡诈的龙二,后龙二被枪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福贵感叹道: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所言“兵民是战争胜利之本”的涵义。
(4)社会主义苏联在其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各项关于农业和土地的政策,请逐一列举并分析积极作用。
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往往是时代的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这一主流文学形式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兴旺”的原因和条件。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材料二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为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
(2)反映明清世俗文学艺术的资料最为丰富,请举例说明。不同于宋代文艺“兴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文学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之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同时自那时起,西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19世纪,享乐幸福论非常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 “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学艺术转向人物本身以及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材料四与欧洲普遍流行的幸福观产生的还有另外一些人的别样幸福观,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制,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他毕生致力于号召实现无产者的幸福生活,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4)材料四所体现的别样幸福观,最终形成的理论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古代中外,主权问题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宵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材料二“如果通过暴力能获取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甘地
材料三“界线是没有的,有的是整个防御面,这个防御面就是祖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绝不丢弃。”“这个民族(土耳其)从未失去过独立······要么独立要么死亡。”
——凯末尔
请回答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甘地与凯末尔对主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什么不同?
材料四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的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会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讲话
请回答
(3)依据材料四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于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权问题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民本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