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5~7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所在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温带 | B.南半球温带 | C.北半球热带 | D.南半球热带 |
关于图中a、b值说法正确的是( )
A.a值一年中只能出现一次 |
B.b值应小于66º34′ |
C.a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且为66º34′ |
D.a与b的数值差等于该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 |
图6示意我国某地景观。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中()
A.1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
B.2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C.3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
D.4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天山 | B.武夷山 | C.祁连山 | D.太行山 |
图5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
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300米 |
B.揭示的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
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 |
《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蕴含的某种科学道理对应图中()
图4是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从图可知
A.剖面图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 |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 D.昆明与贵阳冬季多冷湿天气 |
表1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完成第6、7题。
时间 |
a月21日 |
b月21日 |
c月21日 |
日出 |
5:10 |
5:05 |
5:19 |
日落 |
19:05 |
19:20 |
19:15 |
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c月 | D.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
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