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将电阻箱接入a、b之间,闭合电键。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依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相应电压表的示数U,得到如图2所示的U-R图像。
(1)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V。利用U-R图像可得Rx=_______Ω。
(2)若电路中使用的电源为一组新的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其内阻可忽略不计,根据U-R图像可得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V;滑动变阻器R′此时的阻值为R′=_______Ω。
(3)电池使用较长时间后,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内阻增大。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U-R图像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为了消除这一因素造成的影响,现找来一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换接在a、b之间,则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并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经过这样调节之后,只要保持滑动变阻器R′阻值不再变化,仍可利用本实验装置,用待测电阻Rx替换定值电阻,利用U-R图像实现对待测电阻Rx的准确测定。
利用图8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 通 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 ![]() 计算出瞬时速度v。 |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 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 过 h= ![]() |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
(1)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2)本实验计算出重力势能的减小为,对应动能的增加为
,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阻力,应该是
(填等于、略大于、略小于)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 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 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
(3)如图B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C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 .
在如图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 若把第一个点记做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做为测量点,经测量A、B、C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70.2cm、
=77.8cm、
="85.8cm."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动能的增加量为J.
②在实验中发现,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总大于重物增加的动能,其主要原因是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请你不改动已接导线,在下图中把还需要连接的导线补上;
(2)电键闭合前,应使变阻器的阻值处在(填“最大”或“最小”);
(3)测得该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上图所示,该电源的电动势为V,内电阻为Ω
为提高金属丝电阻的测量精确度,减少误差,实验中需要确定电流表的内接或外接,由于电表内阻不清楚,一同学采用了试触法进行判断,将图示电路闭合后,电压表移动端接到a点,电压表示数为2.0V,电流表示数为0.40A,当移动端接到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0V,电流表示数为0.38A(电源内阻不计),由以上数据可知,应采用电流表______接法,RX的测量值是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