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

ω/rad・s-1
0.5
1
2
3
4
n
5.0
20
80
180
320
Ek/J
 
 
 
 
 

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
(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砂轮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p,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的实验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方案更合理。
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c示数为4.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弹簧的弹力为5N时,弹簧的长度为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率为50Hz.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m/s2.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m/s.(答案均要求保角3位有效数宇)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垫高适当,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4)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
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可能的原因是:

A.实验中未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
C.实验中未满足实验条件M>>m D.平衡摩擦力时未取下盘和砝码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