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打点计时器使用 (选填“直流”或 “交流”)电源.
(2)实验中 .
A.应保持m1不变,改变m2 | B.应保持m2不变,改变m1 |
C.应保证m1比m2小得多 | D.应保持m1和m2的比值不变 |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 丙”)图线.
如图所示,将轻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一端与轨道的A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正好在轨道的B端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桌边悬一重锤。利用该装置可以找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下列哪些器材?答:。(只填序号)
A.秒 | B.刻度尺 | C.白纸 | D.复写纸E.小球 |
(2)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x/cm |
2.00 |
3.00 |
4.00 |
5.00 |
s/cm |
10.20 |
15.14 |
20.10 |
25.30 |
某实验室可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中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包括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靠右方的C位置,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对小车所作的功。表格中的△E3=,W3=。(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分析下表,在误差范围内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数据记录表
次数 |
M/kg |
![]() |
△E/J |
F/N |
W/J |
1 |
0.500 |
0.760 |
0.190 |
0.400 |
0.200 |
2 |
0.500 |
1.65 |
0.413 |
0.840 |
0.420 |
3 |
0.500 |
2.40 |
△E1 |
1.220 |
W3 |
4 |
1.000 |
2.40 |
1.20 |
2.420 |
1.21 |
5 |
1.000 |
2.84 |
1.42 |
2.860 |
1.43 |
几位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示为某同学开始实验时的情形,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①;
②。
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
抛出点的高度(m) |
水平初速度(m/s) |
水平射程(m) |
1 |
0.20 |
2.0 |
0.40 |
2 |
0.20 |
3.0 |
0.60 |
3 |
0.20 |
4.0 |
0.80 |
4 |
0.45 |
2.0 |
0.60 |
5 |
0.45 |
4.0 |
1.20 |
6 |
0.80 |
2.0 |
0.80 |
①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②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在《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有一位同学根据所学光学知识采用另一种方法测定了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该同学的具体做法是:先在白纸上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MN和QO,交点为O,再以O为圆心画一玻璃砖相同的半圆;将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其与所画的半圆重合,在玻璃砖外的QO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缓慢让玻璃砖绕O点顺时针转动,并且在直径AB这一侧不断观察,当玻璃砖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时,突然发现在这一侧任何位置都看不到P1和P2的像,记下这时玻璃砖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移去玻璃砖。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及符号是。(并请在图中标出)
(2)计算折射率的表达式为。(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