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则                

A.当①②表示内力作用时,G为岩浆岩
B.当H为岩浆时,G是沉积岩
C.过程①和②能够引起地形变动,过程③和④不会引起地形变动
D.该循环时间较短时,多发生地质灾害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5.读图“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巴西 B.②位于东非高原
C.③位于西伯利亚 D.④位于阿尔卑斯山

左图是台湾岛水系图,右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及相关要素
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试题。

15、图中a、b表示的地理要素分别是()
A.气压、风力
B.降水、光照
C.湿度、能见度
D.污染指数、云量
16、造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洋流 D。纬度位置

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61年
2005年
耕地面积(km²)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²)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损失更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B.降水变率大
C.土壤贫瘠,土层较薄D.森林覆盖率低

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时 B.0时
C.12时16分 D.11时44分
(2)M、N两地的经度差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可能大于10°,也可能小于10°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地理事物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它干扰或破坏 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很少呈带状分布,而多呈斑块状分布。以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A.非洲赤道南北的自然带基本呈对称分布
B.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
C.我国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山地寒冻苔原
D.内蒙古自东向西分布着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