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一个学者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
|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
|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
|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
|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
|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
|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
|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
下列图表是1913—1923年间某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造成崇拜孔子票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 C.五四运动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 B.新文化运动 |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 B.王韬 |
| C.宋教仁 | D.胡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