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一词由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应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怎样的影响。(7分)
(4)新中国成立以,中国吸收了世界那些物质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建国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那些贡献?
(5)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的规定?
(3)指出三次战争以后通商口岸的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加深的

阅读下列材料: ( 14 分)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
成之后,访蓦潭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物始末》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母乳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内涵》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侯?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 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分析论证题(共20分)
材料一: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物极必反,这是真理,天气是这样,植物是这样,动物是这样,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帮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辜鸿铭《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附: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定义为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观察以下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1)以上两幅示意图分别表达了西欧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图A是 制,图B是 制。
判断的理由是
(2)概述从图A表示的结构向图B表示的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建筑是物化的历史,它可以折射和透视当年生动的历史面貌。请说出下图建筑的名称,并说明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