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四: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
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
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
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 摘自《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的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4)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主宰世界达到一个多世纪。西欧国家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进行了多次斗争,而这些斗争的结果也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从一战开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材料二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 1951年,法、意、比、荷、卢、联邦德国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地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史实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目的。从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欧国家关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西欧国家在联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共18分)2005年10月26日,89岁的荣毅仁先生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跌宕、传奇的一生。以他为代表的自上世纪创业至今的荣氏家族史,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材料三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四

上海工商业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左一为荣毅仁)
材料五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荣氏家族企业在20世纪前20余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回答从1927年至1949对荣氏企业的发展形成阻力的政治力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荣氏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

(共9分)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小户”和“大户”各指什么?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这种生产关系后来的发展势头如何? 导致它这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实上,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第二种是下中层阶级和佃农的社会革命;下中层阶级和佃农要求完全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给穷人以丰富的食品,具有小财产所有人阶层的眼光,17世纪英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了,就象后来18世纪法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一样(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他们的时机到19世纪后期才来临(19世纪后期的议会改革)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为什么17世纪英国爆发了“两种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在“公民自由”上取得怎样的重大成果?
(2)19世纪后期,法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体?怎样体现三权分立原则?这类政体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请联系19世纪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他们的时机到19世纪后期才来临”的理解。(6分)
(4)近代中国,孙中山先生试图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次完成,他进行了哪些斗争?其失败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进行了哪些斗争,取得的什么重大成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