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遭受雾霾折磨时间最长的大城市是号称“雾都”的英国伦敦。伦敦雾霾的早期来源主要是煤烟。19世纪,伦敦超过100万居民燃煤。1842年,英国人使用了整个西方世界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二,冬季的烟雾问题越加严重。1873年的雾霾造成268人因支气管炎死亡。1879年,烟雾从当年11月延续到次年3月。在雾霾肆虐的时候,每天市场里都有被毒死的牲口出售。雾霾也影响了交通。……比尔·布莱斯的畅销书《宅:私生活简史》里写道,19世纪的伦敦,人们经常在走路时候撞到墙上;在一次著名的事故中,7个人排成一队,一个接一个地掉进了泰晤士河里。
有趣的是,二战期间,伦敦的雾霾明显缓解。这是因为政府为了全力抗击纳粹德国,而对燃煤进行了配给。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普通家庭的厨房中只有一个简易的燃气炊具和一个烧热水用的煤炉。但是热水也是受限制的。燃料、照明和电力部长发起了一项大规模的运动,号召人民节约燃料,并制定了每月生活用煤的消耗上限。政府还鼓励人们反复使用热水。战后初期,英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46年的冬季取暖的燃煤不足,这成为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允许西欧成为美国经济势力范围的重要原因。此后,源源而来的美国援助让伦敦人摆脱了饥寒交迫的威胁,伦敦的工业生产也超过了战前水平,然而一场梦魇悄然袭来。
1952年12月,圣诞购物季刚刚开始,沉浸在经济高涨中的人们正在外出购物,伦敦连续5天出现厚重的雾霾,史称“伦敦烟雾事件”。12月5日到12月8日,伦敦市10万人生病,死亡4000人,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组”killer fog”(杀人的雾)。幸存者回忆为“乌黑的、肮脏的、刺鼻的”雾霾,让室内也不能幸免,连歌剧院《茶花女》的演出也不得不因为观众根本看不见而中止。
这次惨痛的事件,直接推动了1956年英国《空气清洁法案》出台,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英国政府采取了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搬出火电厂等措施。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56年、1957年和1962年,伦敦又发生了12次严重烟雾事件。1962年,伦敦仍有750人因空气污染死亡。由于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逐步销声匿迹。
——孙力舟《工业化进程中的“雾霾”》
(1)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史上英国雾霾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雾霾问题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解决雾霾问题的看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同样受到法律约束的前提下,( 共和政体下的) 人民不像君主那么忘恩负义,并且人民比君主更加谨慎、更加坚定并且有更好的判断力。事实表明,“那些由人民统治的城邦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非凡的成就,并远远超过那些一直受某个君主统治的城邦”。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民也比君主更少犯错,所犯的错误也不如君主严重,更容易补救。总之,“人民如果掌握权力并得到很好的组织,他们的坚定、谨慎和感恩就会无异于一个君主,或者更确切地说,无异于一个被认为是明智的君主; 另一方面,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君主会比人民更加忘恩负义、变化无常和轻率鲁莽”。
……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人民是容易腐败的,“人民许多时候被一种好处的假象所蒙骗,想要自取灭亡”,而且往往是乌合之众不足观。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李维史论》
材料二罗素在评价马基雅维利时所指出: “在意大利城邦制的成长与文艺复兴同时并起,因此人文主义者便能够从共和时代的希腊人与罗马人的政治理论有所收获。对‘自由’的爱好,及‘约制与均衡’说,由古代传给文艺复兴时期,又主要从文艺复兴时期传给近代,固然近代也直接承继了古代。”
——罗素: 《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基雅维利的主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基雅维利的主张。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是残暴的大猩猩,它们很快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倒退到中世纪,我们战胜了世界老虎德国佬之后,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们。
——丘吉尔,19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国的士兵站在祖国的边界上,捍卫着他们的祖先自古以来耕种的土地。看到的是残暴的德国士兵像一群饿狼似的向他们扑去。我看到在这些德国士兵的背后,有一小撮策划、组织这场威胁人类的大恐怖的恶棍。我们大英帝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决心消灭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两段演说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丘吉尔对苏联态度有何变化,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古代人的自由在于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诸如在广场协商战争与和平问题,与外国政府缔结联盟,投票表决法律并作出判决,宣召执政官出席人民的集会。然则,如果这就是古代人所谓的自由的话,他们亦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完全服从是和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你几乎看不到他们享受任何我们上面所说的现代人的自由。所有私人行动都受到严厉监视。个人相对于舆论、劳动、特别是宗教的独立性未得到丝毫重视。我们今天视为弥足珍贵的个人选择自己宗教派别的自由在古代人看来简直是犯罪与亵渎。社会的权威机构干预那些在我们看来最为有益的领域,阻碍个人的意志。
孟德斯鸠为我所描述的古代与近代的那些差异震惊,但未能揭示其真正的原因。他认为,生活在平民政府下的古希腊政治家不理解除美德外的任何其他权力。而今天的政治家则只谈论制造业、商业、金融、财富、甚至奢侈品。他将这种差异的原因归之于共和制与君主制。而事实上应该归因于古代与现代相反的精神。无论是共和国的公民还是君主国的臣民都希望得到快乐。确实,在今天的社会情势下,没有人会不希望得到快乐。在今天的时代,那些挚爱自由、将自由置于法兰西解放之上的人们,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人们。这些人尤其珍视自由,他们把自由视为他们所珍爱的快乐的保障。
——[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181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贡斯当关于“古代人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别。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人和现代人形成这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的原因。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接过了自由主义改革大旗,他继承了肯尼迪自由主义改革遗产,并发扬光大。1964年5月22日,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发表了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讲,在随后18个月的重要讲话和提交国会的立法建议中,约翰逊明确地表达了“伟大社会”改革目标:第一,全力以赴消灭贫困;第二,消除种族歧视,追求社会平等;第三,改善生活质量。约翰逊希望通过改革结束贫困和不公平,使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进入美国主流政治经济生活,有机会分享美国的富裕,使每一个美国人都能过上充实、富裕、安详的生活。围绕这些目标,约翰逊在民权、反贫困、医疗和教育、城市改造和建设、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发动了全面改革。“伟大社会”改革是基于约翰逊的许多假设的基础上:第一,经济持续增长产生改革所需要的“红利”,在不牺牲中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使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共享社会经济繁荣……第四,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善意的权力集中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支持的……改革的进展并不以约翰逊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改革中,许多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联邦、州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阶级和集团利益、国家的财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等诸多现实问题……约翰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伟大社会”是他的理想目标,这些理想需要在现实中去逐渐地实现,不能脱离现实,而约翰逊将现实理想化了,一些改革措施脱离了美国社会的现实,推进得太快了,太远了,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弹性范围,约翰逊的退出和民主党在1968年总统选举中的失败标志着“伟大社会”改革的终结。但“伟大社会”改革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王庆安《林登·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社会”改革为美国留下了哪些遗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