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 A.张毅 | B.李新 | C.王平 | D.赵洋 |
1956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全国各地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和资本家,都以无比的热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当时,针对这一类型企业的改造,措施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 C.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 D.优先发展国家重工业 |
与1935年相比,1936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工业品总产值增长11.1%,对外贸易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贸易顺差。这主要得益于
| A.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 B.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推动 |
| C.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
观察五四运动前后的两幅结婚照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说明中国完全没有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
| B.图2说明西式婚礼在当时中国普遍流行 |
| C.图2比图1的婚俗观念更符合中国国情 |
| D.两幅图片体现了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 |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 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
|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
|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
下图老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下列有关近代中国通讯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人首先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 |
| B.百姓普遍使用有线、无线电报 |
| C.外国人最早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
| D.民国时期电话拥有量居世界首位 |